[3]其上并接臂、辅两骨之端,其外侧之骨名高骨,一名锐骨,亦名踝骨 ,俗名龙骨,以其能宛屈上下,故名曰腕。一疔之外别生一小疮,名曰应候;四围赤肿而不散漫者,名曰护场;四旁多生小疮者,名曰满天星;有此者缓,无此者急。
[2]缘肝血热耗,胆汁皆亏,血因火迫,灌入瞳中。[4]须看赤脉红丝,以辨三阳:从上而下者太阳也,羌活为使;从下而上 者阳明也,升麻为使;从外至内者少阳也,柴胡为使。
【注】[1]涩翳证,瞳神内微赤如凝脂之色,瞳神端正,渐渐昏朦,时复涩痛而 无泪出,其翳无定,或聚或开,宜先用还睛散,后用七宝丸内消其翳条文:瞳人干缺瞳形缺,左右上下不成圆,色白脑脂流下患,色黑肝胆热虚愆。菟丝子一两 茺蔚子一两 生地黄二两 青箱子二两 防风一两 五味子 三钱 黑参一两 柴胡一两 泽泻一两 细辛三钱 车前子一两 茯苓一 右为细末,炼蜜为丸,桐子大,空心茶清送下三钱。
<目录>外科卷下\刺灸心法要诀胆经原络应刺病,口苦胸胁痛不宁,髀膝外踝诸节痛,太息马刀侠瘤瘿。[17]从膺窗下行,当乳头之中,乳中穴也。
【注】[1]痛如针刺,乃心经毒火上炽,睛珠忽然极痛,犹如针刺,微带头疼目 [2]先宜火针刺太阳穴,外散其邪;后服加味八正散,内泄其热也。囊肿及四肢俱肿,二便不利者,膀胱蕴热,风热相乘也,宜白牵牛散主之。
<1>用白布缠头,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,再提发令其直正,安定颈骨, <2>外敷混元膏,内服紫金丹。[2]针二分,留十呼,灸三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