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病制白虎、承气以存阴,阴病制附子、吴萸以扶阳。上条言脉浮而弱者,是弱从浮见。
是以一岁之中,长幼之病多相似者,此实时行之气。若涎多者,亦隐隐头疼。
斯知先天之元阳,仍赖后天之胃气培植也。且其笔法之纵横、详略不同,或互文以见意,或比类以相形,可因此而悟彼、见微而知着者,须一一提醒。
如阳明病,脉浮发热,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者,猪苓汤主之。阳明犹受敌之通衢,甲兵所聚,四战之地也。
风寒初感,先入太阳之界,惟以得汗为急务,得汗而解,犹边关之有备也。当知仲景治法,悉本《内经》。
若经水适断,续得寒热,其血必结,故用小柴胡汤。心下有水气,是伤藏也。